一、方案背景
為保障中小學校園食品安全,提升學生膳食營養水平,預防食源性疾病,依據《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》《學校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管理規定》等法律法規,結合學校實際情況,制定本檢測方案。
二、檢測目標
確保食品安全:通過定期檢測,及時發現并消除食品中的有害物質(如農藥殘留、重金屬、微生物污染等)。
提升膳食營養:評估學生餐食的營養成分,優化膳食結構,滿足學生生長發育需求。
建立長效機制:構建常態化檢測與監督機制,形成校園食品安全與營養管理的閉環。
三、檢測范圍
食品原料:米面糧油、肉類、蔬菜、水果、乳制品等。
加工過程:餐具消毒、廚房衛生、食品加工操作規范等。
成品餐食:學生餐的營養成分、微生物指標(如大腸桿菌、沙門氏菌)、添加劑使用等。
飲用水安全:學校飲用水的水質檢測(如pH值、重金屬、微生物等)。
四、檢測內容與標準
食品原料檢測
農藥殘留:按GB 2763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農藥**殘留限量》執行。
重金屬:按GB 2762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》執行。
微生物:按GB 4789系列標準檢測菌落總數、大腸菌群等。
成品餐食檢測
營養成分:檢測蛋白質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維生素、礦物質等含量。
微生物指標:檢測沙門氏菌、金黃色葡萄球菌、副溶血性弧菌等致病菌。
添加劑:按GB 2760《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》檢測非法添加物。
飲用水檢測
理化指標:pH值、濁度、硬度、硝酸鹽、亞硝酸鹽等。
微生物指標:總大腸菌群、耐熱大腸菌群、菌落總數等。
五、檢測方法與頻率
檢測方法
實驗室檢測:委托具備CMA/CNAS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定期檢測。
快速檢測:使用便攜式檢測設備(如農殘速測儀、ATP生物熒光儀)進行日常篩查。
檢測頻率
食品原料:每周隨機抽檢10%的供應商批次,高風險食材(如生鮮肉類)每日抽檢。
成品餐食:每餐次留樣,每周抽檢3-5份樣品。
飲用水:每月檢測1次,夏季高溫期增加至每半月1次。
六、檢測流程
采樣:由專人按標準方法采樣,記錄樣品名稱、來源、采樣時間等信息。
送檢:樣品密封后24小時內送至實驗室,需冷藏或冷凍的樣品按規范保存。
檢測:實驗室按國家標準進行檢測,出具檢測報告。
結果反饋:檢測結果及時反饋至學校食品安全管理部門,異常結果立即上報。
七、不合格處理機制
立即停用:發現不合格食品或飲用水時,立即停止使用并封存相關批次產品。
溯源調查:追溯問題源頭,排查供應商、加工環節或儲存條件是否存在問題。
整改復檢:責令供應商或食堂整改,整改后重新送檢,合格后方可恢復供應。
信息公示:通過校園公告欄、家長群等渠道通報處理結果,保障知情權。
八、應急預案
食源性疾病事件:啟動應急預案,隔離患者、封存可疑食品,配合疾控部門調查。
檢測結果異常:立即停用問題食品,通知供應商召回,并向教育、市場監管部門報告。
輿情應對:及時發布**信息,避免謠言傳播,維護校園穩定。
聯系人:周經理
聯系電話:15854444001
聯系地址:山東省濰坊高新區新城街道玉清社區光電產業加速器 (一期)
山東天研儀器有限公司
銷售經理1:13365366036(楊經理)
銷售經理2:19153686852(潘經理)
銷售經理3:15854444001(周經理)
地址:山東省濰坊高新區新城街道玉清社區光電產業加速器 (一期)